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醫師王宇澄舉報其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正敏涉嫌學術抄襲、關鍵字行銷科研成果剽竊、院士申報材料造假等問題。復旦大學認定,王正敏申報中科院院士的論文材料有“不實事求是”之處。
  論文一稿多褐藻醣膠投 計算學術成果翻倍
  王正敏是復旦大學附屬眼關鍵字耳鼻喉科醫院的醫生,2005年增選為中科院院士。
  在王正敏申報院士時擔任其秘書的王宇澄說,在王正敏的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中,被列入的271篇論文九份民宿至少有57篇涉嫌造假。其造假手法之一是將自己的專著《耳顯微外科》一書的內容,拆分成14篇論文,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造假手法之二是“一稿多投”,一篇論文在國內刊物發表後,又在國外刊物上發表,這樣在計算學術成果時當成兩篇學術論文;造假手法之三是,把發表在《中國眼耳鼻喉科雜誌》上的非研究性文章也列入中科院院士增選候選人論著目錄附件材料中。
  王宇澄還舉報王正敏進行著作抄襲,被抄襲者是王正敏的導師,被譽為“耳神經科學之父”的瑞士蘇花店黎世大學教授烏果·費緒。
  王宇澄告訴央視記者,王正敏首部專著《耳顯微外科》有100多幅耳部手術手繪圖,和烏果·費緒教授專著中圖片相同,但未註明圖片來源,書中參考文獻里也沒有提到費緒教授的專著。
  克隆國外耳蝸 獲4000多萬專項經費
  對於王正敏領銜的團隊2003年研發的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人工耳蝸,央視記者調查發現其中存在貓膩。
  1982年,澳大利亞科利爾22型人工耳蝸通過FDA認可,成為世界上首先使用的多通道耳蝸。
  王正敏作為中國最早做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醫生之一,他找到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範寶華,讓其想法得到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人工耳蝸樣機。
  負責破解國外人工耳蝸樣機芯片的王正敏研發團隊成員沈義虎承認,他們的人工耳蝸模仿了澳大利亞科利爾公司的產品。
  1997年,王正敏團隊研發的“多道程控人工耳蝸”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04年,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與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公司簽訂技術轉讓合同,開展國產人工耳蝸產業化工作。
  央視記者調查發現,為了爭取國家、省市科研經費,王正敏研發團隊和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公司以各種名義向有關部門申報項目。僅在2012年,他們就獲得國家級項目兩個,拿到專項經費4000多萬元。
  據央視  (原標題:復旦:論文材料“不實事求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bnyfxzgwxwo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